保持紅雞苗養(yǎng)殖環(huán)境通風,核心是 “按需通風、避免應激”,需根據(jù)雞苗日齡、外界溫度和舍內情況靈活調整,既要排出有害氣體,又要防止冷風直吹導致雞苗受涼。
一、通風前的準備:明確通風目標與工具
通風前需先確認核心目標和所需工具,確保操作有效。
明確通風目標:主要解決舍內氨氣、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超標問題,同時補充新鮮空氣,調節(jié)舍內溫濕度(尤其高溫高濕時)。
準備通風工具:根據(jù)養(yǎng)殖規(guī)模選擇,小規(guī)模可用窗戶、排風扇;大規(guī)模建議安裝負壓風機 + 進風窗,實現(xiàn)均勻通風。
檢查環(huán)境條件:通風前先查看舍內溫度計、濕度計,確保舍內溫度符合當前日齡雞苗需求(如 1-3 日齡需 34-35℃),避免通風導致溫度驟降。
二、不同日齡紅雞苗的通風操作方法
雞苗日齡不同,體溫調節(jié)能力和對環(huán)境的耐受度不同,通風方式需差異化調整。
1. 1-7 日齡(雛雞期):微量通風,優(yōu)先保溫度
此階段雞苗絨毛稀疏、抵抗力弱,通風需 “少量、短時、溫和”,避免受涼。
通風時機:選擇每天中午外界溫度時進行,此時舍內溫度易維持,減少應激。
通風方式:僅打開上部窗戶(或通風口),開啟面積為窗戶總面積的 1/4-1/3,避免冷風直接吹到地面。
通風時長:每次 10-15 分鐘,每日 1-2 次即可;若舍內無明顯異味(如氨味),可減少通風頻率。
注意事項:通風時關閉保溫燈,待通風結束后再重新開啟,確保舍內溫度快速回升。
2. 8-21 日齡(中雞期):逐步增加通風量,平衡溫濕度
此階段雞苗生長加快,采食量和排泄量增加,有害氣體產(chǎn)生量上升,需適度增加通風。
通風時機:每天上午 10 點至下午 3 點,外界溫度較高時進行,每日 2-3 次。
通風方式:
小規(guī)模養(yǎng)殖:打開上下窗戶,下部窗戶開啟 1/3,上部窗戶開啟 1/2,形成空氣對流,排出下部聚集的氨氣。
大規(guī)模養(yǎng)殖:開啟 1-2 臺負壓風機(功率根據(jù)雞舍大小選擇),同時打開對面進風窗,風速控制在 0.5 米 / 秒以內,避免風速過快。
通風時長:每次 20-30 分鐘,若舍內濕度超過 70% 或有明顯異味,可適當延長 5-10 分鐘。
3. 22 日齡后(大雞期):強化通風,兼顧散熱
此階段雞苗體溫調節(jié)能力成熟,生長速度快,需通過通風降低舍內溫度、減少疾病風險。
通風時機:除夜間低溫時段外,白天可持續(xù)通風;若外界溫度超過 28℃,需全天開啟通風設備。
通風方式:
小規(guī)模養(yǎng)殖:完全打開所有窗戶,若舍內溫度過高,可在窗口加裝風扇,向外排風。
大規(guī)模養(yǎng)殖:全部開啟負壓風機和進風窗,若溫度超過 30℃,可配合水簾降溫(水簾需定期清洗,避免滋生)。
通風時長:白天持續(xù)通風,夜間若外界溫度不低于 18℃,可保留 1-2 臺風機低速運行,保證舍內空氣流通。
三、通風操作的關鍵注意事項
通風過程中需規(guī)避常見誤區(qū),防止因操作不當導致雞苗應激或發(fā)病。
避免冷風直吹:無論何種日齡,通風口(或風機)都需遠離雞苗休息區(qū),可在進風窗加裝擋風板(傾斜 45°),讓冷風先吹向屋頂再分散到舍內,減少直接刺激。
控制通風速度:雞苗越小,通風風速需越低,1-21 日齡風速不超過 0.3 米 / 秒,22 日齡后不超過 1 米 / 秒,避免風速過快導致雞苗扎堆、受涼。
觀察雞苗狀態(tài):通風時需隨時觀察雞苗反應,若出現(xiàn)扎堆、縮頸、閉眼等應激表現(xiàn),需立即減小通風量或暫停通風,待雞苗恢復正常后再調整。
同步調節(jié)溫濕度:通風時若舍內濕度低于 50%(尤其冬季),可在地面灑水或放置水盆,避免空氣過于干燥導致雞苗呼吸道黏膜受損;若濕度高于 70%,需延長通風時間,同時清理潮濕墊料。
定期清潔通風設備:風機、進風窗需每周清理 1 次,去除灰塵和雜物,保證通風效率;水簾每 3 天更換 1 次水,每周用含氯劑清洗 1 次,防止藻類滋生污染空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