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存方法有兩種,一種為代碼式,一種為寫卡式。代碼式原理為:管理系統(tǒng)將用戶信息和購電信息結合起來生成一組加密代碼,并交給用戶自己輸入到電表中,電表經過正確解密后得到預存電量或金額并保存。寫卡式:將預購電量或金額寫入電子卡(存儲器)中,交給用戶持電子卡到對應電表上進行通訊,預購值自動送入電表中。電子卡或稱IC卡,也稱購電卡,都是由的IC芯片經過特殊封裝后而成,常見購電卡按通訊方式分為接觸式和非接觸式。接觸式的有:卡片卡、鑰匙卡,非接觸式的有:射頻卡、遙控卡。
智能電表是智能電網的智能終端,它已經不是傳統(tǒng)意義上的電能表,智能電表除了具備傳統(tǒng)電能表基本用電量的計量功能以外,為了適應智能電網和新能源的使用它還具有用電信息存儲、雙向多種費率計量功能、用戶端控制功能、多種數據傳輸模式的雙向數據通信功能、防竊電功能等智能化的功能,智能電表代表著未來節(jié)能型智能電網終用戶智能化終端的發(fā)展方向。隨著智能電網的日益發(fā)展,世界各國對于智能化用戶終端的需求也日益增大,據統(tǒng)計,在未來5年,隨著智能電網在世界各國的建設,智能電表在安裝的數量將高達2億只。同樣,在中國,隨著國家堅強智能電網建設的進展,作為用戶端的智能電表的需求也會大幅度地增長,保守的預計,市場將會有1.7億只左右的需求。美國政府為升級本國電網的撥款中,就有一部分專門用于在未來3年致使13%的美國家庭(1800萬戶家庭)能裝上智能電表。在歐洲,意大利及瑞典已經完成*計量基礎設施的部署,將所有普通電表更換為智能電表。法國、西班牙、德國和英國預計在未來10年內完成也將完成智能電表的推廣和應用。
智能電表的出現(xiàn),也給電能表檢測機構帶來了很多的好處。例如,以往在檢測一臺機械表或者電子表時,在電能表檢測裝置上上好表后,調試人員需要在調試軟件里手動輸入每一塊電表的地址,以及電表的有功無功等級、電表適用的調試參數方案,這些大大增加了調試人員的工作量,拖延了電能表按期交貨的時間,對企業(yè)的品牌形象造成不可忽視的影響,然而自從智能電表誕生后,調試人員只需要將表上機,然后將調試電腦的網線端口與電能表檢定裝置上的網絡端口連接,設置好PC與裝置端的通訊串口,就可以自動在檢定軟件上生成它們的各種參數,通過軟件短時間的自動檢定過程,智能電表質量是否符合國家標準,在電腦顯示屏上一目了然。
預付費電度表為電力部門的收費及抄表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和收益,也為生產廠商帶來了利潤;作為IC卡預付費電度表各生產廠家應充分借鑒該案件所帶來的眾多思考,積極進行自我反思,防微杜漸,積極淘汰問題產品,做到對企業(yè)自身負責、對行業(yè)發(fā)展負責、對社會負責!共同維護電度表行業(yè)的健康發(fā)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