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色合金的強度和硬度一般比純金屬高,電阻比純金屬大、電阻溫度系數小,具有良好的綜合機械性能。常用的有色合金有鋁合金、銅合金、鎂合金、鎳合金、錫合金、鉭合金、鈦合金、鋅合金、鉬合金、鋯合金等。
稀有金屬
包括稀有輕金屬,如鋰、銣、銫等;
稀有難熔金屬,如鈦、鋯、鉬、鎢等;
稀有分散金屬,如鎵、銦、鍺等;
稀土金屬,如鈧、釔、鑭系金屬;
放射性金屬,如鐳、鈁、釙及阿系元素中的鈾、釷等。
有色金屬大多是加工成材后使用,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生產性能良好、物美價廉的有色金屬材料以取得的社會經濟效益,是個十分重要的問題。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國民經濟的發(fā)展,對于有色金屬材料在數量、品種、質量及成本等方面不斷提出新的要求;不僅要求提供更好性能的結構材料、功能材料。
對其化學成分、物理性能、組織結構、晶體狀態(tài)、加工狀態(tài)、表面與尺寸精度以及產品的可靠性、穩(wěn)定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。總的說來,有色金屬材料的生產正向大型化、連續(xù)化、自動化、標準化方向發(fā)展,這就需要高精度、高可靠性的工藝、裝備、控制技術與成品檢測技術。一些新材料,如半導體材料、復合材料、超導材料,新技術如粉末冶金、表面處理等已經形成或者正在發(fā)展成為一個新的技術領域。